美芯片设计工具企业副总在沪演讲:人工智能研发要消除两条鸿沟

发布时间:2019-06-12 作者:上海科学院

时间:2019年5月26日 来源:《解放日报》第5版 作者:俞陶然

  为了消除鸿沟,新思科技的做法是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保护三方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的前提下,让他们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发、商务方面的交流合作。

  如何加快发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今天上午,在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的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新思科技中国董事长兼全球副总裁葛群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研发存在两条鸿沟,一条是拥有大数据的企业与算法研发人员缺乏高效的交流合作,另一条是算法研发人员与芯片设计企业缺乏高效的交流合作。他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三方加强合作,实现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数据、算法、算力的紧密结合。

  美国企业与中国高校合作双赢

  新思科技总部在美国硅谷,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子自动化设计(EDA)解决方案和芯片接口IP(知识产权)供应商,产品已应用于智能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据葛群介绍,新思科技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9个城市设立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研发和支持服务体系。早在1996年,他们就与清华大学合作,培养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如今,他们已与近100所中国高校合作,一大批芯片设计领域的青年人才进入这家美资企业,实现了双赢。

  葛群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进口国,2018年进口总量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相当于上海证交所一年的体量”。如何加快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步降低芯片进口比例?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长三角地区的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占全国的49%,晶圆生产线数量占50%,封装、测试企业数量占56%。由此可见,这一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如加强一体化协同创新,必将带动“中国芯”的技术提升。

  人工智能芯片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前沿领域。葛群分析说,我国具备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强国的市场基础,因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之一,而大多数中国人对“个人数据隐私”不像欧美人那么看重,所以许多中国企业掌握了海量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训练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而在算法、算力这两大要素领域,中国的技术水平在全球也名列前茅。要让这两大要素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应消除两条鸿沟,加强拥有大数据的企业与算法研发人员的合作,以及算法研发人员与芯片设计企业的合作。这有利于开发出算法和算力俱佳的人工智能芯片,并能很快投入应用。为了消除鸿沟,新思科技的做法是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保护三方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的前提下,让他们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发、商务方面的交流合作。

  希望公共平台得到政府更大支持

  葛群曾在上科院直属单位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工作。中心主任张力天介绍,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是一个芯片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营造良好的芯片设计业环境。作为全球第一家获得台积电授权的代理商,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可以将多家中小企业的流片需求“打包”,委托台积电流片,使中小企业在全球最先进的晶圆生产线上进行“硅验证”。

  对于这项服务,张力天解释说,一家中小企业设计出一款芯片后,如果要台积电进行流片验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芯片设计业中小企业需借助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这一公共服务平台,“组团”流片验证。据统计,中心50%左右的客户是上海企业,25%左右的客户来自苏、浙、皖,另25%左右来自国内其他省市以及国外。“由此可见,政府设立的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对芯片设计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研发门槛,打通了集成电路产业链,还能培养人才。”

  张力天希望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得到更大的财政支持,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在他看来,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是一个“脆弱的平衡体”,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地方政府如加大投入,有望为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稳定的支撑。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出席论坛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