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心”注入澎湃动力,那一刻,你最美!

发布时间:2019-07-05 作者:上海科学院

 

——记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获得者黄立

  她很柔弱,但内心坚强。她深爱着船用柴油机事业,每一个零部件都饱含着她对事业的拳拳之心。为了中国船用柴油机事业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战在科研、试验、生产第一线,瘦削的肩膀扛起了总设计师的千斤重担。她就是“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七一一所副总工程师、研发中心主任、重大项目总设计师黄立。

  传承科研精神,追逐强机梦

  受父母工作的影响,黄立从小便对机械情有独钟,高中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内燃机专业,与船用柴油机结下了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毕业后,黄立毅然选择回到从小生活的大院,成为河南柴油机厂的一名工程师,并先后参与了多型船用柴油机的研制、生产工作。当时,大部分船用柴油机都是引进国外专利许可证生产,中国船舶使用“外国心”的现状,深深刺痛了她的心。面对国内船舶动力研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黄立一边消化吸收国外设计技术,一边暗下决心,再多困难,也要奋起直追,用自己的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献身船用动力,圆梦“中国心”

  为解决我国船用动力瓶颈问题,实现我国船用柴油机自主创新发展,黄立临危受命,担任了项目总设计师主持新型柴油机研制工作。

  这是我国船用柴油机行业第一次整合国内行业资源,组建“国家队”进行集体攻关,面临着项目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短、承研单位多等巨大压力,黄立统筹策划、技术把关、风险控制,展现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这也是这支七一一所年轻团队第一次承接的重大项目,作为项目总师的黄立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项目启动伊始,黄立便着眼整机顶层策划工作,组建了技术线“三师”系统,联合国内研究所、高校、专业配套厂,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在项目组工作群里,她是唯一一个24小时在线的“ID”,无论任何时间、任何问题,黄立总能第一时间予以反馈,给出指导建议。成员们戏称她是设计团队的“定海神针”,因为她在,信心就在。

  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一张张图纸、一个个模型已经变成实打实的实物,黄立和她的团队,赋予了柴油机全新的生命,让冰冷的钢铁机器闪动着生命的韵律。一颗动力澎湃的“中国心”正蓄势待发,未来可期。

  牢记党员身份,争当时代先锋

  工作中的黄立,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柴油机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指标、每一条曲线、每一张图纸都“斤斤计较”、严格把关。她说:“作为项目总师,我是技术最后的一道关卡,我决不允许任何问题从我手中流走。”

  生活中的她却淡泊名利,面对褒奖、记者采访,总是能推则推,全然没了技术决策时的淡定和从容。她是妻子,又是母亲,单位需要她,家庭也离不开她,在舍弃和坚持之间,她默默无声地选择了后者。她常常戏称自己是个“女汉子”,她说:“作为总设计师,没有人可以替你做决定,再苦再难,只要你咬紧牙,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总会迈过难关。”为了项目能按计划推进,她与时间赛跑,办公室、试验室总能看到她柔弱的身影,“白加黑”、“5+2”,对她来说已成为常态。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和她的团队一步步走来,用自己的坚守,看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曙光。当第一台样机点火成功时,她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一刻,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

  肩负着打造船用动力“中国心”的光荣梦想,为实现几代柴油机人的宏伟夙愿,黄立,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正全力奋战在我国船用动力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中国造船强国的梦想而努力。 

  前方,是她必赴的使命;身后,是她骄傲的团队。(七一一所)

最美科技工作者-黄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