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研院大数据成果转移推进会聚焦两头—— 一头是技术研发 一头是价值实现

发布时间:2017-01-10 作者:上海科学院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对于上海大数据联盟的业内专家和企业来说,借此良机推动更多的大数据应用成为今后5年努力的方向。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成果转移推进会近日举行,专家指出,大数据价值的实现在于数据好不好用、技术好不好用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服务。
大数据“热”与“冷”
       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大数据是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环。
       《规划》要求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公共平台,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建立数据资源清单和开放目录,鼓励社会公众对开放数据进行增值性、公益性、创新性开发;发展大数据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新,推动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规范,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技术体系。  
        《规划》还专门定制了大数据发展工程,要求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健全大数据共享流通体系、大数据标准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信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安全监管等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专项,促进大数据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上海早在2013年就开始实施推动大数据研究与发展3年行动计划。如今,上海已经有近百家大数据机构,其中既有上海大数据联盟、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大数据试验场等大数据平台,也有复旦、交大、华师大、同济、华东理工、财大等高校建立的大数据研究机构,还有不少大数据技术企业和产业园区。与此同时,各种与大数据相关的会议、大赛、论坛,几乎每周都能看到。在上海,大数据很“热”。
       但是,在市场需求端,大数据的应用方却显得有点“冷”。
搭建转化桥梁
       大数据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头是技术研发,一头是价值实现。大数据质量中心可提供大数据质量监控的标准、方法、工具和服务,以此解决数据好不好用的问题;大数据资源加工中心,可提供行业、领域、需求的数据、场景、共性技术和应用方案,以此解决技术好不好用的问题。
       大数据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注重行业细分,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数据应用,将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机结合。目前,平台主要聚焦4个行业:与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相关的工业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相关的民生大数据、与新媒体相关的媒体大数据和与房屋和桥梁相关的基础设施质量大数据。此外,科技工程、产品检测、航运物流、金融科技等领域都能实现大数据应用。
        事实上,大数据应用在不少大型企业中发挥了作用。为宝钢提供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宝信软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工业大数据是工业4.0的核心。在很多工业现场无法进行大规模存储,机器传感器里的信息通常会在一个月内会被自动覆盖,工业大数据则抓住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工业大数据可以帮助行业下游企业了解原材料的各种物理与化学性质;为企业提供市场感知,减少库存;追踪每个环节上的质量缺陷,实现生产环节中消除缺陷;对工序过程中的趋势,发出早期预警,实现及早调节干预;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作出判断,以获取设备最大价值。
       据悉,上海产研院将为应用的共性模式和共性技术开发提供技术、工具、平台和方案。如在共性模式的开发上,实现应用场景分析与设计、行业领域用户需求与策划、数据使用体验与设计;在共性技术的开发上,注重数据图谱、数据互联、数据场景可视化和行业典型寻求应用模块方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