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专家观点整理

发布时间:2019-06-12 作者:上海科学院

1. Sebastian M. Schmidt

  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董事会成员、副主任Sebastian M. Schmidt教授做了题为“强强合作,创新驱动研究,克服重大挑战”的主旨演讲。他分享了亥姆霍兹联合会于利希研究中心在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的做法,以及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合作情况。他认为在整合框架下提供整体性的创新流程、建立基础设施、人员交流是解决能源、生物科学、医学等方面的挑战,并产生突破性成果的前提。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全球化的,解决这些挑战不能仅仅依靠项目合作,更需要各方在共同的战略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在与中国的合作方面,他很希望加强于利希研究中心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中德两国科学家的交流,这有助于形成协同效应、相互补充,让各国学者有机会交换意见、分享实际经验是形成创新的一个良好做法。

 

2.卫钢

  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制造业和矿物资源首席研究科学家及中国事务总监卫钢博士做了题为“科技创新合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中澳科技合作为例”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科技创新合作的目的是为两个国家的人民创造财富、为社会服务。合作方式是开放性的,任何有利于双方合作的方式、商业模式、科研模式都可以探讨。国际间的科技创新合作首先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地方上,需要发挥地方政府和平台例如上海市科委、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作用。其次,两国间的科技创新合作需要一个过程来探索合适的契机,这需要一批人经过长期的时间沉淀,可能是十几年。

 

3.王建宇

  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做了题为“中国科学院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探索”的主旨演讲,他对于区域创新有三个建议。第一,形成城市群协作创新的机制和政策,实现基础设施的集中与共建、共享、共用,形成科技资源开发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通的新格局。第二,通过长三角的合作,形成人才共享机制,在区域内统一人才评价标准和聘用机制。第三,完成产业技术转化的协同创新,在长三角区域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同促进科学成果转化,在金融领域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的科技发展基金。他强调,今天与上海科学院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属于中科院上海分院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工作。

 

4. Preben Birr-Pedersen

  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丹麦国家能源集群首席执行官Preben Birr-Pedersen先生做了题为“丹麦新能源的创新”的主旨演讲。丹麦能源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希望在能源领域百分之百依靠可再生能源,现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只有50%,要实现100%的覆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更广泛的合作。特别是在光伏、风能、太阳能、氯气、储能等领域,期待共融互通,创造数据智能型的一体化能源体系。在发展模式上,集群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例如,在欧盟的合作伙伴框架下进行的能源集群与信息技术集群间的合作,重点不只是开发新能源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中开展大规模的应用和示范。另外,发展需要着眼更广阔的空间。能源集群的工作与欧盟的计划密切相关,被纳入欧盟“地平线计划2020”(投资750亿欧元),其重点投资领域就是能源,被称为“灯塔项目”,奥尔堡就是灯塔之一,是能源集群的重要承载地。丹麦能源集群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中国和丹麦能源领域科技交流的桥梁。

 

5.方怀瑾

  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做了题为“科技创新,赋能港航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港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上港集团自2008年起实施了“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高效港口”四大港口战略,这个过程中有坎坷和艰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全球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大单体智能化码头、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码头系统、港口绿色技术和管理经验。洋山港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形成的当今自动化码头领域最先进的成套解决方案示范,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面对新时代,上港集团在实施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仍有迫切需求。通过强化高端航运的服务功能,优化完善港口的功能布局和调整港口货运的技术结构,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要实现这样的愿景,上港集团将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在港航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承载地,开放、合作谱写港航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6.葛群

  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产业论坛3上,新思科技中国董事长兼全球副总裁葛群先生做了题为“致新至远,共思同行”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三大要素是数据、算法、算力。中国应用场景丰富,对芯片需求旺盛。而芯片是一切智慧产业的核心和基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物联网等,一切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而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将带动产业链纵向发展。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发展集成电路的重要区域,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49%的芯片设计企业,50%的晶圆生产线以及56%的封测企业集中在上海及长三角区域。他认为充分发挥上海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在整个长三角的优势,融合整个应用体系,利用更好的平台和机制创新,能够在各个领域做出更多不一样的创新成果。

相关图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