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限塑令”效果在减退?这一现状引起国家部委重视,他的建议获采纳

发布时间:2022-02-22 作者:上观新闻顾杰


限塑令


“科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某些技术的副作用,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科技领域深耕多年,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注重在社会民生的大背景下考量科技发展,作为一名履职到第五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利用在科技界的专业优势建言献策。


这两年,曾研究可降解材料的曹阿民对环保话题颇为关注,特别是我国塑料消费的现状,更令他感到担忧。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仅快递网购每年就要消费塑料包装袋数百亿只,主要餐饮外卖平台每年外卖餐具及配送包装袋使用量超过百亿只。


“第一轮‘限塑令’的实施效果作用日益减退。”曹阿民直言,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会污染河湖水体、耕地、林田、海洋、滩涂等,而塑料废弃物微颗粒可通过地球生物链传递,进而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其中生物降解、可堆肥处理的环境友好塑料新产品在包装领域已经得到应用推广。


“这已经引起国家部委的重视。”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曹阿民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国产低碳绿色包装新材料研究与产业推广的支持力度。他告诉记者,这一提案得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的回复,部分建议已获采纳。


市场监管总局在提案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塑料制品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建设,利用认证手段促进再生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可回收率的提升。科技部也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拟部署可降解塑料及天然高分子材料高效制备加工技术等研发任务,构建废旧物资低碳循环产业链和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对于这些答复,我很满意。”曹阿民说,能够把在工作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通过提案反映给国家,帮助相关部门决策进行参考,这是政协委员的责任。


聚焦科技和民生,一直是曹阿民的履职重点。这些年来,养老服务、垃圾分类、劳动权益保护等都曾是他聚焦的议题,一份份调研翔实的提案转化为一条条政策建议。今年,曹阿民依然关注民生,聚焦需要社会救助的弱势群体。


这源自他去年的一次履职调研经历。作为市民政局的特约监督员,每年他都会多次参加相关的调研活动。去年,他来到上海市救助站,那里的“帮你找到家”工作室和“520”甄别工作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政救助机构坚持不懈花费数年、十数年帮助失智社会流浪人员跨越省市寻亲,每一个成功的救助寻亲案例都是一个温暖人心、感动社会的真实故事。”感慨之余,曹阿民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帮助更多人寻亲成功。


在调研中,曹阿民发现,大多流浪人员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不能自主提供个人身份识别信息,而早期证件照图像分辨率很低,采用一般大数据比对方法寻亲比较困难,在农村和城郊地区,救助寻亲信息难以有效覆盖。


“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把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打通,比起人工大海捞针寻人,效率要高很多。”综合调研发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曹阿民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加快促进社会救助等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为了使提案内容更扎实,在撰写提案的过程中,曹阿民还调研了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已有平台的效果和社会救助相关立法的进展,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推动财税、金融、消费大数据等的应用开发,推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救助对象的科学分析研判与主动及时救助。


“希望能通过全国两会,发动更多人和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关注救助事业,让困难群体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曹阿民说。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