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七〇四所“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获得者李媛
2016年底,国人不时能看到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消息活跃在各大媒体、新闻上——诸如:冲出第一岛链,在西太平洋、在南海纵横驰骋,舰载机成功地频繁起降……
还记得2012年网上热传的“走你”姿势吗?2012年底,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出海,顺利完成了首次舰载机起飞和着舰,不仅标志着我国国防实力迈入了全新的阶段,更让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倍感振奋!当时,两名身着黄色马甲的指挥员摆出的起飞姿势,曾引起了全民模仿。而国防、军事、航母……这些难道仅仅是男人的话题?国防科研,难道就只能是男人的天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辽宁舰上,就有着不少科研女将,其中便有一位瘦弱的 “女汉子”——七〇四所辽宁舰专项工程团队一员,三部专业科科长的李媛。
在茫茫大海中,辽宁舰就似一枚小小的“邮票”,驾驶高速战机在这枚“邮票”上进行着舰工作是风险性最高的工作之一,有着“刀尖之舞”之称。研制保障航母系统作业安全的各项装备正是李媛和她的团队的职责。为此,李媛亲自带队迎难而上,承担并完成了重点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在我国国防史上添上了浓重且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笔。此次研究工作历时数年,一年365天里有160多天,李媛都在一个小城日复一日地做着试验——现场一边是试验室,一边是施工地,粉尘弥漫、泥泞不堪甚至经常停电。在如此环境下,李媛丝毫不为所动地坚持了下来。
随着整体工作进程的推进,研究工作被转移到了船上,环境更加艰苦。试验阶段,为了掌握更多的数据样本,需要在恶劣海况下进行试验。有一次,海区迎来大风降温天气和极端海况,随着船的高速航行和海区大风,甲板相对风速达到每秒数十米,接近飓风风速。一踏上甲板,人就会被狂风吹得倒退几步,身体必须与地面成夹角才能保持平衡。然而就是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李媛当时的心情竟然是“兴奋”,因为这是测试设备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的最佳时机,并且创下了连续28天工作生活在这艘船上的“个人记录”。小战士开玩笑地跟她说,“媛姐,我敬你是一条汉子。”现在回想,即便最苦的经历,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李媛说,几年的时间内,她所在的科研团队走完了美军半个世纪的研发道路,成功地在辽宁舰上,贴上了“中国创造”的铭牌。
现在,大家都将该装置亲切地称为“阿拉丁神灯”。“阿拉”代表它来自于上海,“神灯”的比喻体现了设备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体现了飞行员们对它的信任。“大家都知道,‘阿拉丁神灯’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神器,摸一下它,它就会实现你的愿望和梦想。”
作为一名女科技人员,李媛从未感到性别带来的不便,反而是女性开拓敏锐、大胆创新、精细周到的特性,让她在保障设备安全、协调团队工作上更具优势。
为了国防事业,李媛也有牺牲。但说到这些,李媛并没有太多渲染,她说,能够参与到海军装备研制事业中,更多的是荣耀。“我喜欢一句话: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七〇四所)